10月20日~22日,由中国硅酸盐学会主办,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单位联合承办,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学校学、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湖南大学、香港理学校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桂林理学校学协办的第五届中国固废处理与生态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会在南京隆重举行。
会议主题是“固废高效利用,减碳绿色发展”,重点关注“碳中和背景下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旨在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和实现双碳目标。作为固废资源化与低碳生态材料领域的盛会,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研究院和企业的90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加了这一盛会。大会期间,共进行了245个专题学术报告,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煤基固废、建筑固废、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尾矿与再生砂石骨料、3D打印、生活垃圾和危险固废、碱激发胶凝材料、充填材料以及产学研等多个领域和方向。这些报告为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名誉理事长缪昌文发表致辞,希望与会同仁重点关注“碳中和”背景下的固废资源化利用,多方共同推进固废处理与生态材料方面的研究。刘加平院士在会上作了题为《大宗固体废弃物在混凝土中应用关键技术》的主旨报告,他强调混凝土对于我国的建设事业的重要性,将大宗固体废弃物应用于混凝土中,可以有效地利用废弃物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理事长中国矿业大学王栋民以《高熵固废胶凝材料(HESWBs的技术原理和研究探索》为题作了报告,介绍了高熵固废胶凝材料的制备技术原理,同时还分享了他们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副理事长东南大学张亚梅教授作了《固废与混凝土3D打印》的报告,讲述了如何将建筑固体废弃物应用于3D打印混凝土中用于城市建设,分析了3D打印混凝土在今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我院周梅教授、关宏波、王锦力和张童四位教师及博士生李波涛参加了本届盛会,与国内同行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周梅教授作为中硅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理事、煤基固废学术委员会委员,收到大会组委会的邀请担任分会主持人,并作了题为《煤基固废协同制备地聚物注浆材料设计、水化机理与流变特性》的邀请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煤基固废地聚物注浆材料的设计原理、水解-聚合机理、浆液的流变特性和结石体的蠕变特性。周梅教授作为我校在该研究方向的带头人,带队参会促进了我校“辽宁省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及节能建材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两个平台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同时,张童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了题为《煤矸砂混凝土力学及环境性能评价研究》的报告、李波涛博士在研究生论坛分会上作了题为《电石渣-碱渣-赤泥复合胶结充填体反应机理基环境影响研究》的报告。
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是国内最大的固废综合利用学术与技术团体,在国内外已形成强大的学术影响力,此次会议有力促进了我校在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学术交流和技术成果转化。
第五届固废分会理事会集体合影
刘加平院士报告
与会成员与大会召集人东南大学张亚梅教授合影
周梅教授在理事会上讲话
周梅老师报告
张童老师报告
(供稿/张童 编辑/陈立娟 审核/孙闯)